近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应征国内环节税货物出口优化服务 规范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以雷霆之势向“买单出口”这一长期侵蚀国家税收根基的顽疾亮剑。此举不仅标志着国家对出口逃税行为的打击从零散行动升级为系统性治理,更释放出以法治化手段重塑外贸出口生态的强烈信号。

“买单出口”的黑色逻辑:一场多方共谋的税收“围猎”

自2021年钢材出口退税政策全面取消后,部分出口商利用政策漏洞,将“无需开票”的货物转售给下游企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逃税利益链。下游企业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抵扣进项税,国外买家则以低价获取货物,而国家税收则在这场交易中沦为“沉默的受损者”。更隐蔽的是,涉事企业通过快速注册、注销外贸公司的“壳游戏”,逃避税务追查,导致此类行为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数据显示,钢材领域因“买单出口”导致的税收流失规模惊人,不仅扭曲了市场价格体系,更成为国外发起反倾销调查的“靶心”。

新规重构监管闭环:从“事后追责”到“事前阻断”

《公告》以“登记信息确认”为核心抓手,构建起覆盖出口全链条的监管网络。出口企业需在首次发生纳税义务时完成税务登记信息确认,未完成确认或存在税务异常的企业将被海关拒之门外。这一机制将税务监管前置至出口申报环节,有效阻断逃税企业的“出海通道”。同时,针对企业注销环节的漏洞,《公告》明确要求出口企业必须先办理税务注销,凭清税证明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注销,彻底堵死企业“金蝉脱壳”的退路。

法治利剑高悬:逃税行为将付出沉重代价

《公告》不仅织密了监管网络,更亮明了法治底线。对伪造报关单、虚构出口业务、虚报货值等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将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惩不贷,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为出口企业划定了清晰的法律红线,警示任何试图挑战税收法治的行为都将自食恶果。

政策深意:以规范促发展,以法治护公平

此次五部门联合出手,绝非简单的“堵漏洞”,而是着眼于外贸出口的长远健康发展。通过打击“买单出口”,国家旨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守法企业摆脱“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同时,新规通过明确政策边界,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减少因政策模糊导致的涉税风险,为外贸出口高质量发展注入制度动能。

结语:外贸出口需行稳致远,税收法治是压舱石

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出口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公告》的出台,彰显了国家以法治化手段维护税收公平、护航外贸秩序的决心。唯有让税收法治的“牙齿”真正咬合,才能斩断逃税利益链,让外贸出口在阳光下行稳致远。对于广大出口企业而言,合规经营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赢得未来市场的“通行证”。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18663863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44826362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