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术语是国际货物买卖中明确买卖双方责任、费用与风险划分的重要规则体系,涵盖从工厂交货到完税后交货的11种术语,按卖方责任由小到大分为E、F、C、D四组。其中E组(EXW)仅要求卖方备货,D组(DDP)则需卖方完成进口清关及缴税,F组与C组分别聚焦运费支付与风险转移节点。这些术语通过标准化条款降低跨国交易成本,被广泛应用于跨境电商、大宗散货运输及精密设备出口等领域。
E组术语:卖方责任最小化的启运规则
一、EXW(工厂交货)的核心特征
EXW(Ex Works)要求卖方仅需在工厂或仓库将货物备妥,无需承担装货、出口清关或运输责任。买方需自行安排运输工具,办理全部进出口手续并支付相关费用。例如,某中国工厂通过EXW条款向美国买家出售机械设备,买家需雇佣当地货代完成装货、报关及海运安排。
风险转移节点为买方提取货物时。若货物在工厂内因买方操作失误受损,责任由买方承担。该术语适用于买方在出口国具备物流资源的情况,如跨境电商直接从海外工厂采购商品。
F组术语:主运费未付的过渡性规则
二、FCA(货交承运人)的多式联运优势
FCA(Free Carrier)下,卖方需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并完成出口清关。若交货地点为卖方所在地,卖方需负责装货;若在其他地点(如货运站),则无需装货。例如,中欧班列运输中,中国卖方在重庆货运站将货物交给指定物流公司,即完成交货义务。
风险自货物交付承运人时转移。该术语因适配多式联运(如铁路+海运)及买方指定物流的需求,成为跨境电商B2B交易的常用选择。
三、FAS与FOB的海运场景细分
FAS(Free Alongside Ship)要求卖方将货物运至装运港船边并完成出口清关,但无需装船。此术语多用于矿石、粮食等大宗散货交易,如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商在黑德兰港将货物移至船边即完成交货。
FOB(Free on Board)则需卖方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舶,并承担装船前风险。2020版Incoterms取消“过船舷”表述,改为以货物装上船为风险转移节点。例如,中国服装出口商通过FOB条款向欧洲买家交货,需负责将集装箱吊装至船舶指定位置。
C组术语:主运费已付的风险共担模式
四、CFR与CIF的海运成本分担
CFR(Cost and Freight)要求卖方支付至目的港的海运运费,但不负责投保。例如,巴西大豆出口商通过CFR条款向中国买家交货,需承担从桑托斯港到青岛港的运费,但货物在运输中因风暴受损的风险由买家承担。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在CFR基础上增加卖方投保义务,通常购买平安险(FPA)。若运输电子产品时发生火灾,买家可凭卖方提供的保险单据向保险公司索赔。该术语适用于高风险海运货物,如液晶面板或精密仪器。
五、CPT与CIP的多式联运扩展
CPT(Carriage Paid To)覆盖全程运费(含陆运、空运、铁路等),但卖方无需投保。例如,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通过CPT条款向墨西哥工厂交货,需支付从法兰克福到墨西哥城的铁路+海运费用。
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在CPT基础上要求卖方投保“一切险减除外责任”,覆盖运输全程风险。此术语常用于高价值精密仪器出口,如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通过CIP条款向韩国买家交货,确保运输中因碰撞导致的损失可获赔。
D组术语:卖方责任最大化的到货规则
六、DAP、DPU与DDP的到货责任差异
DAP(Delivered at Place)要求卖方将货物运至买方指定目的地(如仓库),但无需卸货或办理进口手续。例如,中国风电设备出口商通过DAP条款向越南项目现场交货,需承担从上海港到胡志明市的内陆运输费用。
DPU(Delivered at Place Unloaded)在DAP基础上增加卖方卸货义务。若运输重型机械至南非矿山,卖方需使用专业起重机完成卸货,并承担卸货过程中的损坏风险。
DDP(Delivered Duty Paid)是卖方责任最大的术语,需完成进口清关并缴纳全部税费。例如,美国医疗器械公司通过DDP条款向德国医院交货,需处理欧盟CE认证及增值税缴纳,适用于卖方在目的国具备清关能力的场景,如跨境电商在当地设有分公司。
国际贸易术语的应用价值与趋势
国际贸易术语通过标准化条款降低了跨国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与法律风险。根据国际商会(ICC)数据,全球80%以上的跨境贸易合同采用Incoterms规则。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与多式联运的发展,FCA、CPT等适配混合运输的术语使用率显著上升,而传统FOB条款因风险节点明确仍在大宗海运中占据主导地位。
术语组别 | 代表术语 | 卖方核心责任 | 风险转移节点 | 典型适用场景 |
---|---|---|---|---|
E组 | EXW | 备货 | 买方提货时 | 买方具备物流资源 |
F组 | FCA | 交承运人+出口清关 | 货物交付承运人 | 多式联运 |
C组 | CIF | 运费+基础险+出口清关 | 货物装上船 | 高风险海运货物 |
D组 | DDP | 到货+进口清关+缴税 | 货物交付买方 | 卖方具备清关能力 |
作为国际商事实践的核心规则,国际贸易术语的演进反映了全球供应链效率与风险控制的平衡需求。从业者需根据运输方式、货物特性及双方资源能力选择适配术语,并在合同中明确附加条款(如保险细节、卸货责任),以构建可持续的跨国交易框架。